时间: 2024-02-20 来源:新闻中心
(原标题:风电、光伏空间无限!“双碳”目标下,专家给企业六点建议,这三个时间节点非常关键)
百度财经独家出品的“展望2022:大拐点时代?变局与机遇”系列直播迎来第七场,本场直播的主题是“新能源行业会走向何方 未来经济增长点在哪?”
参加此次直播解读的嘉宾包括: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,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,国务院参事、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,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,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和总工程师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,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。
林伯强表示,中国“富煤贫油少气”,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中期难以改变。“碳中和”将给传统能源带来诸多挑战,也给清洁能源带来诸多机遇。
徐锭明表示,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经过十多年发展,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。“双碳”目标下,如何做?三个时间节点非常关键:
第一,去年3月15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,对中国“双碳”定性定位。
第二,4月30日政治局学习会对“双碳”工作做出部署,向各省市、部委下发“双碳”时间表、路线图、施工图的考卷。
第三,7月30号纠偏。“双碳”工作不能运动式减碳,中央指出必须先立后破,同时要全国一盘棋。后来国务院开会,不能跑步式搞减碳,要科学地认识碳、科学地减碳。紧接着,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纠偏,同时指出了未来方向。
林伯强表示,风电、光伏空间是无限的。目前风电、光伏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约5%, 要达成“碳中和”,2060年这一比例将接近65%。另一方面,伴随GDP增长,能源、电力系统也会扩张。
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80%以上,潜力在哪里?李俊峰认为,水电、核电比重很难再增加,将继续维持在10%左右。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,风光和生物质能将占比70%左右。加快新能源开发之外,能源双控要更加严格,不能放任化石能源增长。
2021年光伏和风电装机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,分别接近6000万千瓦和4500万千瓦。但是在李俊峰看来,还是不够的。他测算,2021年新增发电量超过8000亿千瓦时,而新增光伏和风电大体只有1500亿千瓦时。
在重大机遇面前,如何更快、更好、更稳健地发展非化石能源?李俊峰提出一个假设,2021年新增电量全部由非化石能源满足,需要6亿千瓦新增装机。“这相当于过去30年风光累计装机,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”李俊峰强调,“不能给新能源更高压力,不能毕其功于一役。而是要有跑马拉松的心态,去慢慢发展,一个百分点、一个百分点地降低化石能源。”
林伯强也补充称,需求侧政策也是很重要的,包括循环经济、消费者行为改变、低碳消费等,要对产业体系进行调整。
李新创指出,我国人均GDP为1万美元,美国是6万美元,能源结构调整及 “双碳”目标达成过程中,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、整体和局部、短期和中长期等关系。“如果社会不需求太多钢铁,我们干嘛生产这么多钢铁?生产和消费都要有责任,必须科学行动。” 李新创称。
李新创表示,“双碳”不单单是生存问题、发展问题、政治问题,也是经济问题。要在发展中降碳,在降碳中发展。这样的一个过程有三大机遇:能源转型,工业领域电气化,以及全社会工业节电能效提高。
在他看来,降碳也面临三大挑战:第一,钢铁、有色、化工、建材等行业,面临降低“高转流程的碳”的挑战。第二,煤电本身转型的挑战。第三,风、光等新能源存在不稳定的弱点,而大工业需要稳定、可靠、安全性的电力供应。
林伯强指出,钢铁行业产量接近全球60%,从需求和碳边境调节税两个角度考虑,有没有产能压缩空间?
李新创以2020年数据为例指出,钢铁主要在国内消费。2020年产钢10.65亿吨,占全球钢产量57%,98%在国内消费,出口占比只有2%。横向和美日等国家比较,截止2020年中国钢产量累计144亿吨,人均累计10吨。同期,美国人均累计产量29吨,日本是48吨。
李新创指出,中国要实现工业化、高水平城镇化,中国钢铁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。以建筑领域为例,纯钢结构建筑和钢筋混凝土相比,生命周期一平米节约55公斤碳。“如果钢铁以进口为主,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,所以必须靠自己。” 李新创强调。
关于碳边境税,李新创认为钢铁行业要做好碳足迹核算,因为我们机电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量都很大。
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大会上,中美签了联合声明。合作价值在哪里?能够解决什么问题?
徐锭明表示,格拉斯哥会议是人类历史重要转折点。“双碳”的根本目的,是为人类求得生存,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人民要生存,国家要发展。各行各业都必须实事求是建立模型,包括环境模型、经济模型、能源供给模型、能源消费模型。做好减排时间表、路线图、施工图,同时确保人民生活不断提高。
李俊峰表示,这既是政治表态,也是务实行动。中美两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45%,煤炭消费量占全球60%。无论是减煤还是减温室气体,两个大国积极行动全球才有希望。此外,中美联合声明对稳定政治、经济格局也是很重要的。
“如果在政治、经济上出了问题,能源转型、减排、“碳中和”何从谈起?”李俊峰强调,“应该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合作的大格局,来缓解在别的方面的矛盾。”
李新创补充称,加强合作有利于中国“碳达峰”、“碳中和”。中美两国能源结构有很多共同点,应加强国际合作,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。
林伯强表示,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,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肯定比在发达国家减排便宜,这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。
“碳中和”将怎么样影响企业经营思路?原有的高耗能怎么实现转型?徐锭明给出六条建议:
转变思维方法。干部要树立四个思维,数学思维,市场思维,生态思维,熵增思维。
徐锭明认为,要做到这六个方面,就要迎接碳市场、碳税。完成“双碳”靠创新,推动“双碳”工作靠市场,不能靠完全行政命令。
李俊峰表示,将来碳足迹远远不是产业链全生命的计算。企业开发产品、提供服务,要考虑是增加了碳足迹,还是减少了碳足迹。“只有做到这一点,才能真正的完成发展转型。” 李俊峰指出。
徐锭明补充称,企业要搞好“双碳”工作,第一是国家要全民动员,第二是企业要在“双碳”工作中打造碳循环经济。现在很多工作有50%到70%是浪费资源,浪费人力,浪费能源,浪费一切。现代文明社会有三个基本标准,第一是千方百计为弱者付出,第二是千方百计为细节付出,第三千方百计为未来付出,“双碳”工作就是为未来付出。
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